2015年8月26日

蕃茄農家物語

大哥他們夫婦倆,種植了約兩分的蕃茄園。為了穩定供應於小販的數量,農曆年還是在蕃茄園忙進忙出,無法放下來真正休息。看在晚輩眼裡,長輩們似乎並不是因為可以賺錢,以增加收入為最主要目的,而是他們在維繫著與小販之間的「信任關係」。

大夥坐在自家後院,上頭擺放泡茶器具。招待客人使用的小茶几,是他自己DIY製作而成的。一邊喝著阿里山春茶,鍾大哥開始說起自己務農的故事。身為家中獨子的他,繼承了家裡所留下的土地。在當兵退伍之後,即結婚成立屬於自己的小家庭。除了開始擔負起祖先所留下來的大片土地,務農成了他最主要的工作。當時務農的工作收入,還不夠家庭的支出,只得另尋其他的工作作為他的副業。由親戚介紹至建築工地釘板模,以補貼家庭之支出花費。他明確指出務農的收益是不夠供養一個家庭,無法單單以務農作為專職的工作。他們也利用農閒的時間打零工。他笑笑的指著遠方的兩個高大的身影,「就是這樣辛勤的工作,才有辦法一點一滴把他們養大的!」,看著田地結實纍纍青綠的蕃茄,正是他們堅守土地的證明,並且讓土地可以發揮最大的效用。

回想起種植蕃茄已有二十幾個年頭了,台灣農業在諸省主席所喊出的口號:民國七十年代李登輝時代所提倡「培養八萬農業大軍,核心農戶成立構想」;民國七十三年邱創煥提倡「精緻農業構想,稻米生產以及稻田轉作六年計畫方案」。註1鍾大哥在民國七十四年開始接觸蕃茄作物。當時由於上頭政策的啟動,使得農民也開始從事朝向有關精緻農業的工作,不少企業公司委託農人種植新式的農作物,交回給企業公司的是作物的乾燥種子,也就是「採種」的工作。這樣的特定採種的農作物;不只有蕃茄還有辣椒與甜椒。當時在農村有許多婦女,去幫忙做「接花」的工作,也就是以人工的方式協助授粉,以便作物可以順利授粉與結果。目前這樣採種的工作都移至越南、大陸⋯⋯等國家,而小規模的採種工作,在每個鄰近的改良場都持續在進行著。

每一年冬季都會種植約兩分地的蕃茄。一分地是比較早可以收成,另一分地收成時間較慢。把收成的時間錯開,是為了可以不同時間裡,看看能否能遇到好價格。收成後的蕃茄通常送往鄰近的青果社、市場、水果小販。其中批給青果社通常價格會比較好,是運往北部地區。市場與小販的價格,跟隨著市價波動而定。果類作物的銷售,只能各憑本事找通路。其中有幾處賣蕃茄切盤的小販,是他們穩定的客源。在過年期間,需求量特別大。為了穩固這部分的通路,除了每年固定種植蕃茄,穩定的提供所需要的數量,並且要能提供小販們的要求,如:不能太熟、碩果要大,最重要的是甜度要夠。

因應祭祀所需、攤販的性質、不同用途,果農需要先幫客戶先考量這一批貨得要具備哪些條件?碩果的大小、成熟度、可以囤放的期限⋯⋯等。再開始挑選適合各地方所需的果物,隨即送給客戶。看著他們熱絡的寒暄與互動,你一句、我一句討論著,隔天還需要幾百斤的蕃茄?像是朋友般交情,是一種彼此給彼此的品質保證與信任感,無形中延續著產銷的合作關係。

在農村多的是像鍾大哥這樣的小農,自己生產之外,還得靠自己找通路,將生產的農作物售出。目前他所在的農會部門,並未做到整合的動作,甚為可惜。目前在台灣有許多積極的農會推廣股部門,協助農民做整合行銷的工作,提升農產品的形象與價格。這也是作為推展當地地方農特產品的特色,讓來到當地的遊客或返鄉的遊子,可以作為伴手禮,分送給親朋好友。另方面,在農村申請轉作、休耕的田地越來越多,問到鍾大哥退休之後,這些農地怎麼辦呢?「等到我們這一代務農的人都不能做之後,我想這些土地會邁入二次土地改革。」或許等待著有新思維的農夫接手管理,或許落入收購農村土地的仲介商,還是維持現狀?長輩們或許也想問問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想法,那我們會怎麼作?

雖然擁有多年種植蕃茄的經驗與技術,他在種植的過程中,像是蟲害、氣候、價格的問題,仍是每一年都會面臨的。除了觀察與記錄之外,夫婦倆在休息時間,開著小貨車到處去看看別人家種植蕃茄的狀況,並相互討論。特別的是,他們與農藥商人的關係非常密切。農藥商人開著貨車到各家農戶瞭解每一家目前種植的狀況,固定發售各家作物所適用的肥料與農藥,親自送到每一家農戶。如果農家遇到作物發生蟲害或者是發育不良的狀況,藥商也會即時提供重要資訊給農家。對於他們而言,有很多的農業農學的知識是在生活之中累積的;尤其在種植過程中,友人交流分享或者是參觀鄰近的改良場。他緩緩的道出:「看著農作物的生長,對我來說,每一天都是在學習。」

擁有有機茶園的梁金義,在《台灣的有機農業》註2一書提到「噴藥的農夫所吸收的農藥,是被噴藥農作物所吸收的二十倍。二十倍對人而言,簡直是用喝的一樣。」短短的幾句話,驚醒他們平常在用藥的知識不足。對於有機種植,是未來想要嘗試的方向。他們希望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、嘗試使用有機肥料。他們認為:有機種植,是未來農業希望與健康之路;在目前的有機環境並未普遍情況下,期望可以不用網室就可以種出有機蕃茄。他們也認定:唯有受到大地的天然養份,才能種出最好吃的水果。雖然務農的工作粗重與繁複,但在工作時,蕃茄園中還不時傳來鍾大姊呵呵高亢的笑聲。他們就在恬淡的農村生活中,輕唱著輕鬆、自在的小調,滿足、愉悅的過生活。

註1.莊跤人–農村向前行《產業文化 農業政策》
註2.吳東傑(2005),《台灣有機農業》台北市:遠足文化。頁34。

來源: 青芽兒16 .(2006.03/04)【專題.美濃專刊】
https://greensprout2012.wordpress.com/2013/01/03/focus_20060304_04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position:fixed